初秋时节,湖北孝感应城市汤池镇方集村农户陶跃平正忙着在地里清沟退水,翻晒田土。过不了多久,水稻就要成熟收割了。陶跃平寻思:“今年种植面积扩大了,这100亩的水稻收割起来费时费事,还得花钱请工人来帮忙。不如买一台收割机,不仅自家能用,还能帮附近村民收割,多少能有点额外收入。”
一下子拿出几万块钱买收割机,对陶跃平来说并不容易。所幸的是,他在应城农商行的评级授星是三星级,可以授信15万元。他在农商行APP上申请了3万元贷款,填补买收割机的资金缺口,很快资金就到账了。“1万元的贷款一个月利息50多块钱,很优惠,而且随借随还,等卖了粮食就可以还清了。”陶跃平说。
陶跃平能轻松申请贷款,是因为平日在村里的良好信用。不管是否需要贷款,每个农户都有自己的信用“星级”,“星级”水平由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和应城农商行客户经理共同入户调查,摸清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后评定,一星至五星的授信额度在5万元到30万元之间。有了星级,随时可以申请贷款。
一段时间以来,农民信用信息不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备制约着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今年以来,湖北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地方政府部门推动辖内各银行机构开展整村建档评级授信,完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身份”。
据了解,“整村授信”工作机制的关键是信息共享。银行精准对接农户,收集他们的基础信息后录入系统、建立档案,然后主办银行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授信评级,确定发放信用贷款的额度。在这个过程中,农户不需要提交纸质材料,很多银行通过手机签约就能发放贷款。湖北银保监局局长刘学生表示:“我们力争从2021年起至2023年底,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级授信‘应授尽授’,实现农户小额信贷‘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
据统计,今年6月末,湖北省已实现“整村建档评级授信”的行政村11567个,覆盖率55.72%。截至6月末,湖北省辖内法人银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683亿元,较年初增加210亿元,增速14.24%,比全省法人机构各项贷款增速高出3.51个百分点。
良好的风险分担机制,既能让银行敢贷、愿贷,也能激励银行加强风险控制。目前,湖北省推行“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即当纳入湖北省再担保体系的小微企业无力偿还到期担保贷款时,省再担保集团、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分别按40%、30%、20%、10%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
“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担保,一旦有风险,由担保公司先代为承担还款责任,银行贷款风险就相对降低了。但如果代偿责任全部由本地担保公司承担,也会影响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在新的机制下,风险由四方分担,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增强了,担保覆盖面就可以扩大,银行贷款风险也能降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金融工作局副局长邓正旭介绍。
“三农”领域的风险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自然灾害,需要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目前除了中央财政补贴型险种外,部分地区也会对当地支柱性产业提供保险补贴,但总的来说,保险覆盖面相对有限,要创新险种和服务模式,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障范围,加强政策性保险之外险种的保障功能。”恩施银保监分局局长姜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