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时,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指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的劣势。这与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提出的以质量提升对冲速度放缓一脉相承。中央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并强调质量对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中国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中国经济社会要持续稳定发展,要实现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跨越,也必须依靠实体经济。不过,就目前形势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经营困难。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日公布的《201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前两位都是关系成本的问题:“人工成本上升”(68.4%)、“社保、税费负担过重”(50.2%)。另外,企业家对用能以及制度性交易等综合经营成本上升也感受明显。成本上升的一个必然结果,是挤压企业盈利空间,制造业总资产回报率下滑。
出于资本增值考虑,许多实体经济企业无心坚守本业,开始搞副业辅业,将更多资金投入虚拟经济。有的投资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靠炒房挣钱,有的热衷于资本市场,依赖金融投资等非主营业务收入。这就直接导致实体经济相对萎缩,大而不强。我们看到,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也是十分危险的。
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中央提出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严防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并将其列为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项主要任务之一。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央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红利。
振兴实体经济,关键点在哪儿?要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在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振兴实体经济一方面要去产能,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因为只有低质产能才会过剩产能,成本上升劣势只能用产品质量优势实现对冲。所以必须要紧紧盯住“质量”这个关键词,树立起“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以好产品、好品牌赢得大市场,进而获得高额利润,实现转型发展。
就实体经济企业来讲,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转型升级而不是转行升级,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主业做精做强做大。要坚持创新驱动,树立工匠精神,通过掌握核心技术、一流标准和自主品牌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奠定“百年老店”基业。消费品工业企业要着力推进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或出口标准并轨,做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努力把外溢的需求拉回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政府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着眼降成本和质量提升,重点抓好总体规划,引导生产要素向更具竞争力的地区和企业集中,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发展特色产业,重质量、创品牌、增优势。优化政府服务,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及各种成本。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好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一些违法违规产能以及假冒伪劣产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护合法产能与优质产品。
声明:凡中国质量网注明中国质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网,未经中国质量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中国质量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中国质量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http://www.chinatt315.org.cn/news/2017-1/3/32106.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