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跨国企业在召回问题上选择性忽略中国市场,是因为中国标准低于国外,所以标准满足不存在缺陷”“中国钱袋子的频频外流,是因为中国产品执行标准太低,质量不高”……在消费品领域,很多问题都会和标准放在一起说,国内标准低于国际标准甚至被视为解释一些不合理现象的“常用理由”。那么,到底是国内标准低于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背了“黑锅”呢?
中国质量报记者从10月20日召开的全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作座谈会上得到了答案:“我国消费品安全标准中近80%的指标与国际国外保持一致水平,部分传统优势领域标准技术水平甚至高于国际国外”。
国家标准委通过在儿童用品等12个重点领域与770余项国际国外法规标准中,3816项技术指标进行的对比结果显示,我国有2299项指标严于国际国外,728项与国际国外一致,529项宽于国际国外,260项与国际国外存在差异。
据国家标准委负责人介绍,首批标准比对工作主要选取了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标准比对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标准化工作水平较高,是推动国际标准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国消费品出口的主要贸易目的国家和地区。其中,比对了欧盟消费品安全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中的技术指标1278项,美国596项,加拿大332项,日本401项。比对发现,我国标准中70%左右的指标与欧盟和美国的技术水平保持一致,90%左右的指标与加拿大和日本保持一致。
首批标准比对工作结果表明,我国消费品安全标准中近80%的指标与国际国外保持一致水平,部分传统优势领域标准技术水平高于国际国外,在跨领域、全产业链的化学物质管控和伤害监测数据等一些方面与国际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在烟花爆竹、丝绸等传统优势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一定程度上由我国主导,标准水平也比较高。”上述负责人表示,从具体指标比对结果看来,除大部分消费品安全标准技术指标与国际国外保持一致水平之外,我国部分指标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高于国际国外。比如,在物理安全要求方面,储水式电热水器的防电墙要求,电压力锅和豆浆机等液态加热器的安全要求,这些电气安全要求都由我国提出并写入国际标准,提高了对这类产品的安全要求。在生物安全要求方面,我国纸巾纸等纸制品消费品标准中对产品卫生指标进行了严格规定,且多为强制性规定,而国外在该领域对卫生指标进行规范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较少。
“我国主导制定的玩具和儿童用品中特定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法国际标准(ISO8124-6),是国际上公布的首个玩具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法标准。该标准方法也被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认定为进入美国的玩具及儿童用品的检测方法。“该负责人表示,在化学物质检测方法方面,我国一些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工作已走在世界前列。
然而,还需要看到,在化学安全要求方面,欧盟、美国、日本等多通过技术法规和指令,从跨领域、全产业链管控化学物质。我国以具体产品为标准化对象,规范化学安全要求,缺乏统一的技术法规(强制性标准)和足够的伤害监测数据,对化学物质的管控仍显不足。
同时,首批标准比对工作也显示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消费品安全方面的差异,不仅是标准技术指标的水平高低,更有消费品工业、科技、品牌,甚至质量文化、诚信体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深层次差异。
据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国家标准委将按照《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要求,加快改革标准供给体系,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推动国内外标准接轨。比如,实施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到2020年,推动重点领域消费品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提高标准市场供给能力,大力培育发展技术水平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引导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执行的标准,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发布企业标准关键指标排行榜,倒逼企业制定和执行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