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的共鸣
——部分两会代表、委员应邀参加质检总局座谈会侧记
图为参加座谈会的代表、委员参观质检总局二楼展厅。
□ 本报记者 杜 吟/文
3月9日下午,灿烂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射进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大楼的一间会议室。2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邀来到这里,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副局长刘平均、总工程师张纲等领导一起,共商“质量强国”大计。
支树平首先介绍了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分析了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的基本内涵,同时坦诚地表露了自己对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的真实想法。他诚恳的态度、强烈的责任、独到的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的共鸣。
支树平的话音刚落,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首先发言。他说:“过去对质检工作了解太少,听了支局长介绍后,深感质检工作责任重大,面临困难也很多。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最核心的还是质量,没有质量,安全就没有保障。质量也是质检工作的核心。”他建议质检系统要抓住当前中央重视质量的发展机遇,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在约束和激励机制上做好文章,包括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建立国家质量奖励制度等。
一席肺腑之言,引起了代表、委员的讨论。坐在赖明旁边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禁不住微微点头:“质量工作对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十分重要。‘质量强国’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他还以四川发展实际为例,强调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面对大家的发言,支树平始终都神情专注,时而频频点头,时而认真记录,生怕漏掉一个建议。
围绕质量强国战略,代表、委员各抒己见,提出了设立国家质量奖、在地方政府考核中纳入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等建议。其中许多意见,代表、委员作为提案、议案已经提交到了“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萍乡市市委书记刘和平在发言中主动请缨,要求在萍乡进行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试点。“这是一个面上的工作,能够统筹地方经济综合发展,避免地方政府工作老是停留在食品安全的‘怪圈’。”其他代表、委员也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总量的攀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对GDP的衡量体系应该注入一些新的考核指标,因此把质量指标体系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正逢其时。
说起设立国家质量奖,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显得尤为兴奋:“去年,我们获得了山东省质量奖后,全公司3万多人一起庆祝,那规模,是相当的壮观!因为员工已经把质量真正融进了自己的生命。”由此他呼吁,政府对违法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干得好的,一定要给予奖励。“提高中国目前整体质量水平,真的太需要鼓励了!”他由衷地希望,国家质量奖制度能早日出台。
说到质量奖励制度,坐在支树平正对面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也是深有感触。回忆起去年支树平给他们公司颁发“浙江省质量奖”的情景,他显得特别激动:“质量奖给了我们新动力。设立国家质量奖意义重大,我认为越快越好。”
调整经济结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质检基础工作大有作为。这一点,代表、委员在发言中同样深有体会。
“为了我们地方一个产业的发展,质监局的同志在那里蹲点3个月。”刚谈到质检系统对地方工作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遂宁市市长胡昌升的话却被另一位人大代表打断。四川省南充市市长高先海提高了嗓音说:“听了支局长的讲话,感到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工作不仅仅是质检部门的事情,更是我们各级政府的一件大事。我作为市长,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在质监系统工作多年,如今已是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的全国政协委员支建华,在许多场合都为质监工作鼓与呼。“质量工作是最接近民生的,因此目前可以好好琢磨一下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从标准入手抓好这个工作。”因为对质监工作比较熟悉,他郑重建议,质检工作要突出“精思国计、细量民生。”
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质检总局工作的重点。座谈中,代表、委员敞开心扉,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说:“食品生产的产业链很长,监管起来难度很大,这项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协调才能做好。”
听了代表、委员的发言,支树平深为感动。他衷心地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中国的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岗位,为提高产品质量起带头作用;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做一些常识性的质量宣传;同时对质检工作进一步加强监督。
不知不觉,3个多小时的座谈会结束了。代表、委员们却意犹未尽。一股股责任的热流,不停地在他们胸中涌动……
图为座谈会间隙,代表、委员阅读两会质量话题报道。本报记者 王 嘉 摄《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