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承办:北京中质信信用评价中心 你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信用网!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企业服务 政策法规 信用评价 质监公告 在线申报 联系我们
关于开展“AAA级信用企业”信用评级的通知
•  收款户名变更通知!     [2016-4-21]      •  热烈祝贺本网成功改版后正式使用     [2016-3-1]      •  关于本中心名称变更的通告!     [2016-3-1]      •  关于开展“AAA级信用企业”信用评级的通知     [2021-1-2]      •  创新专利培训通知     [2011-9-19]     
首页 > 新闻资讯 > 质检要闻
山东检验检疫局开展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综述
[更新:2010-8-2]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全程监管 形成合力

——山东检验检疫局开展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综述

    山东检验检疫局开展基建工程审计,整合资源,形成内部审计整体合力,将内审工作作为确保财经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检验检疫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内部审计的监督制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加强领导,精心实施,全过程开展基建审计工作。2008年以来,该局对8个已完工基建工程的53个工程项目进行了决算审计,从1.52亿元施工申报决算额中,累计审计核减工程造价2549.9万元,平均审减率为15%,最高达到27%。

    领导重视,分工明确。该局将基建审计工作列为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监察人员着重对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程序及参加投标企业资质是否合格进行监督。审计人员着重控制项目招标文件、中标合同和造价结算3道审计(审核)关。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2008年底,该局制定出台了《山东检验检疫系统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办法》。今年,计划组织对以往分支机构未报审而自行审计的基建装修项目和执行基建工程项目进行检查,以查促审,以查代训。

    突出重点,强化监督。2009年对省局技术中心实验室改造工程、鲁检宾馆改造工程等进行了重点审计,以点带面。今年计划抓好5个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重点突出。

    全程参与,过程监控,提前介入,重点把握三个环节。一是事前参与研究。事前审核投资立项、计划、方案。在招投标过程中,重点审核监督招投标文件和程序,防止 “暗箱操作”。二是事中进行跟踪。对数量多、价值高的主要材料及设备现场跟踪;设备采购把握“比质、比价、比服务、比信誉”的原则,综合考虑;对于变更中增加或减少的项目,查清原因,将基建资金的使用始终纳入监督视线。三是事后严格审计。工程完工后,及时对每个项目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人员,突出审计重点,严格按程序、按标准进行审计。

    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开展网上和电话询价,建立价格档案,深入施工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对于一些隐蔽工程现场检查,对其他工程,重点检查材料进场、签证等现场管理情况,对大宗高价的建筑材料深入开展价格调研和咨询。2008年以来,审计部门主动深入现场103人次,价格调研55人次。

    借助外力,保证质量。充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加强与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合作,取长补短。

    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畅通信息渠道。一是在机关内部建立由人事、财务、纪检监察、基建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由纪检组长牵头,召开信息通报形势分析会,信息共享。二是在机关外部设置意见箱,开通举报电话,公开举报电子邮箱,对来信来访中发现的涉及违反财经纪律方面的问题,及时核实,及时沟通,纳入审计视线。

    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充实审计队伍。于2009年制定了《山东检验检疫系统内部审计人才库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内审人才库,对内部审计项目随机抽取审计人员组织实施。二是提高业务素质。开展专业培训和技能竞赛,邀请专家现场授课,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相关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准则等。三是加强学习交流。与地方内部审计协会沟通,鼓励专职及兼职审计人员取得岗位资格证书。与内审工作开展较好的行政事业单位交流学习。

    严格审计程序。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出台《山东检验检疫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二是确定工作计划。每年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纪检监察、财务、人事、内审各司其职。三是注重协调配合。派驻纪检组长,监督驻在单位审计建议的落实整改。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电子档案、综合考评和“黑名单”制度。

    该局将按照这次全国监察及内审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为促进山东检验检疫事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编后语 山东检验检疫局开展基建工程审计工作体现了两大亮点:一是将审计工作融入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全过程,事前介入,贯穿始终,事后追踪,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全天候”动态监察,不遗余力,不留死角。二是积极开拓监管渠道,把内部审计置于更加开阔的外部监督视野范围之中,公开、透明、开放,真正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大胸怀、大气度。通过向外界开放的意见箱、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整合来自社会的力量,为共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服务。

    做到了这两点,“耳聪目明”,既能明察秋毫,又能兼听则明,审计工作的威力自然就能极大地发挥出来了。《中国国门时报》

【首页】  【返回】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服务条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广东站

Copyright.(c) 2001-2020 www.china12365.com All .rights. Resened. 中国质量信用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7088号-1
武汉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