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粉末是哪来的”
【世博会·在现场】
□李海峰 谢 慧
随着暑假的到来,上海世博园的游客持续攀升,连平时不用排队的场馆前也开始聚集了等待的人们。这几天,非洲联合馆内呈现的原生态乐器表演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流连。空灵的管乐、悠扬的木琴,将遥远的非洲大陆稀树平原的热带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望着现场游人陶醉的神情,上海检验检疫局的同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乐器入境时,他们可是费了一番周折、花了不少心思。
7月11日,对于实施全天候一站式服务的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来说,又是一个忙碌的星期天。傍晚时分,两名上海检验检疫局世博办事处现场查验的同志像往常一样,并肩走向2号仓库查验平台。那里,一辆满载着世博入境物资的集装箱卡车刚刚停稳。在确认了箱号之后,他们打开了箱门,一阵热浪扑来,只见两米见方的木质箱子上随意堆放着一些葫芦样的制品。原来,这是一批来自非洲国家塞内加尔的民族乐器和装饰品。在对这批五十余件物品进行数量清点的时候,检疫员突然发现木箱上仿佛散落着一些米黄色的粉状物。“莫非是虫粪?”一丝怀疑掠过,训练有素、头脑警觉的检疫员决不可能放过这蛛丝马迹。“快拿灯来!”不一会儿,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他们钻进卡车,看个究竟。
拨开这些米黄色的粉末,露出的是经过粗抛光的胶合木质箱体,表面平整,没有发现可疑的虫洞。“奇怪,这些粉末是哪里来的呢?”检疫员的目光四周打量了一圈,最终停留在木箱上堆放的3个大约两米多长、一尺半宽的乐器上。这些乐器中间用绳索串起了十几个棕黄色的足球大小的葫芦样的果实,四周是竹制框架,下面是短木拼成的底座。检疫员凑近细细察看。果然,在竹制框架上发现了密密麻麻的小孔!毫无疑问,木箱上散落的米黄色粉末就是虫蛀下来的竹粉和虫粪!为避免造成疫情扩散,检疫员当即关闭了集装箱门,并立即和塞内加尔馆方取得了联系。
半小时后,塞内加尔馆方负责人匆匆赶到现场,在听了检疫员的情况通报后,头一个劲地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不,不可能是虫粪,那些粉末是润滑剂干燥后留下的!”两名检疫员对了一下眼神,决定要抓几个活虫让老外心服口服。他们一个带好手电筒和虫样管,一个拿着小刀、镊子和放大镜,双双又钻进了集装箱!
“你们不能随便钻挖破坏,这可是我们珍贵的民族乐器!”看到这架势,塞方人员有点急了。
“放心吧,我们只是采集一两个活体样品,不会对外观造成破坏性损伤的!”
阳光直晒下的集装箱里又热又闷,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两名检疫员满头大汗钻出箱门,身上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找不到一丁点儿干的地方。看着检疫员手里拿着的虫样管里两个还在挣扎的蛀虫,塞方人员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检疫官先生,那,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检疫员告诉他,按照规定,活虫将会马上送进上海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实验室进行鉴定;同时,该批货物要经过熏蒸处理才能予以放行。听到这些货物不必退回,塞方人员连连点头:“那就按你们的规定处理吧”。
两名现场检疫人员对货物进行了药剂喷洒处理后关闭箱门,并派员随车前往口岸熏蒸点,现场监督货物接受溴甲烷一昼夜的除害全过程。
两天后,经过检疫处理的乐器和装饰品如数完璧归赵,顺利送达展馆入口处摆放着高大的猴面包树的塞内加尔馆,准时加入非洲乐器表演的行列!《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