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 新招 新变数
□ 本报记者 杜 吟
1、各大卫视烧钱争夺收视,各出招数激战正酣
1月4日,江苏、深圳、浙江等实力不俗的卫视搭台上演跨年演唱会,准备在新年交替之时,抢占收视与收入的“双丰收”。各家卫视把跨年演唱会当成一种江湖地位的彰显,谁的收视率高,谁才是真正的“老大”。就市场的角度来看,跨年晚会也是广告商新款产品的发布会,以此达到广告宣传与节目互动的营销目的。对于观众而言,百花齐放总好过一枝独秀;对各家电视台来说,竞争总好过独大。但实际上,剥去“特色”外衣,各卫视跨年晚会同质化日趋严重。
2、百度被黑震惊网络世界,e品牌关注信息安全
从1月12日早6点左右,访问百度网站的用户发现其首页已经被篡改为一张“此站已被伊朗网军所攻击”的标语和伊朗国旗的图片,随后百度的技术人员与黑客展开了一场争夺域名的拉锯战。虽然百度用了仅仅半天的时间便恢复正常,但网络安全问题再度引起热议。严格地说,受伤害最深的其实不是百度公司,而是靠百度生活的广大企业网站和中小网站。他们最为担心的可能不是网站被黑,而是商业信息的安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信息化被推上日程,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会一直束缚企业的品牌化发展之路。
3、淘宝欲打造零售业航母,能否盈利尚待检验
1月13日,淘宝网电器城正式上线,目标直指实体零售社区店,不仅将正品行货、正规发票、国家三包、全国联保等售后服务保障措施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并且大打诚信和价格两张牌,直接让厂家来开店销售,企图把中国10亿不上网的人口也纳入到淘宝的势力范围。淘宝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新鲜举措,从概念上已经有新意,给社区店带来新鲜血液是肯定的,但是否能给社区店带来新的商机,甚至能成为其赢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则还有待市场的检验,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4、中国汽车产销全球居首,一骑绝尘难解品牌忧患
1月18日,工信部发布的《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历史跨越,位居全球首位。从2008年8月汽车销量的负增长,到2009年在全球车市“一骑绝尘”,中国汽车工业足以自傲。近15年来,汽车产量平均增速16.74%,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较好发展的态势,并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增速在10%左右,有望达到1500万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普遍制订了较高增长率的产销目标。
5、五粮液出卖品牌经营权,关联利益交易浮出水面
1月21日,五粮液“帝国”的一系列整改方案已经出台,尤其是五粮液集团和五粮液股份之间的托管关系将彻底解除,到底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这是五粮液留给外界最为纠结的印象。被称为五粮液“第一子品牌”的五粮春,其品牌知名度最高、销售收入最大、利税最高,由经销商宜宾市五粮春销售公司运作完成。五粮春的商标无偿提供给五粮液股份使用,销售则由经销商买断。但即使剪断了集团和五粮液之间的托管关系,由于集团和五粮液千丝万缕的人事关系,利润却并不是全部装入集团上市公司的口袋中。理清关系是第一步,接下来梳理部门、人士、业务往来才是最重要的。
6、旅游品牌改革创新出炉,多省协调发展先行试水
1月25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国家旅游局将选择若干重点省份和重点城市,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进行以区域带动推进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在改革过程中,广东、福建等地先行先试;河南、江苏、浙江、山东等有条件地区要加快旅游业改革步伐。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提出以区域带动,就是从目的地和区域经济的角度来发展旅游业,用全方位的服务来吸引游客。因为现在经济的竞争已经步入区域竞争的阶段,作为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品牌化发展也要与这种竞争发展态势相适应。
7、张家界跟风紧贴阿凡达,盲目炒作有损品牌形象
1月25日,张家界“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正式被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很多人可能认为张家界的做法是一种创新,值得肯定。但如此创新的本质是一种只追求短期利益的不负责任的闹剧。张家界风景区是个旅游品牌,南天一柱是个景点品牌,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一致的品牌形象。我们要冷静,千万不要被短期利益冲昏头脑,把中国的自然文化遗产变成“美国地标”;改名是对中国文明的不自信,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
8、中粮拉拢杜康催生变局,品牌战略谋局全产业链
1月25日,中粮集团为完善“全产业链”欲进入白酒行业,并表示未来集团整体上市是发展的趋势和努力的方向。事实上,自中粮集团确认“全产业链”的战略目标后,一系列震动业内的并购活动日益增多。中粮进军白酒产业最快捷的途径就是收购一家白酒品牌。对杜康而言,在资本的推动下,其品牌势能可能集中爆发,而一举摆脱多年来与汝阳杜康、太白及陕西地产白酒西凤的胶着状态,中国白酒行业变局走向也就更加难料!
9、政策助推电动车新元年,品牌发展仍有诸多问题
1月26日,在国家高度重视,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协调下,电动汽车在2010年将步入产业元年。怀着对原油资源不可再生性的忧虑,替代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拓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也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共识,电动汽车大发展的机会来了,油价的不断上涨又为电动汽车热加了一把火。但分析人士指出,电动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刚刚步入起步阶段,目前国内的电动车相关技术也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的要求。《中国质量报》
杜 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