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 鸣
防甲流产品拒绝“攀亲”
今年11月,网络广泛转载天津市明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一种可有效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病毒口罩并面世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不料,日前药监部门依法对该公司“防流感杀菌美容口罩”的生产基地———永清县大辛阁明大针织厂进行了行政处罚,没收违法生产的“防流感杀菌美容口罩”6012个,其中查封3012个,退回3000个,没收违法所得3850元,罚款3万元。
恐怕连甲流病毒都没想到,它竟有这么多“对手”!一段时期以来, 从中药饮片到防甲流火锅,甚至连汽车、台灯等都跟甲流“攀”上了亲。一则汽车广告说———这是一部“免疫力”强大的座驾,它可以让你远离流感。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现在,口罩被罚了,其他拿疫情当卖点,国家严令面前仍敢“顶风作案”的行为是否也该受连坐?
一次性筷子谨防过期
市面上的一次性筷子质量是否过关?广州质监部门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法规,一次性筷子确需在包装上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基本信息。至于产品确切的保质日期,则需根据具体产品的特性而定。目前一次性筷子的保质期大约在半年左右。然而,不仅多数市民不知道一次性筷子有保质期,就连店主及批发商对此也是一无所知。无论大小餐厅,绝大部分一次性筷子外包装都基本一致,包装上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难寻踪迹。而在一些规模较小的餐馆,一次性筷子通常是裸露地插在筷筒里。
专家称,识别筷子是否“生病”,消费者可用直观和闻味两种方法:如果一次性筷子上出现非木本色的斑点,在未使用之前潮湿、变形或是有明显的酸味,即不可使用;在生产日期不明的情况下,可用自来水清洗筷子表面,以洗涤残留的二氧化硫等物质。不过,最好的“防身术”,就是外出就餐时自带环保筷。
“定制羽绒服”质量藏忧
天冷了,一些服装店打出了“定制羽绒服”字样的宣传牌,南京市民刘先生给孩子定制了一款,没想到,半月之后洗涤时,却闻到了衣服里有异味。有关部门称,进入冬季,消费者关于购买定制羽绒服的纠纷明显增多,仅仅11月份,南京市就达到了10多起。为了揽生意,一些加工服装的小店纷纷亮出“定制羽绒服”招牌。由于价格便宜,又有量身定做的优势,从而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定制羽绒服”的质量让人担忧。
据调查,定制羽绒服商店所存在问题集中于:经营者用不合格的鸭毛和化纤品冒充鸭绒,甚至用打碎的鸭毛和化纤品冒充鸭绒。国家标准对合格的羽绒服的要求为:一是含绒量必须达到50%;二是填充物必须经过高温消毒;三是面料必须合格。有人说了:用鸭毛冒充鸭绒多麻烦呀?干脆把鸭子直接填到衣服里,岂不更省事?《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