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隧道建成试通车万里长江第一隧 天堑通途质为先 本报综合消息 12月28日,誉称“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建成试通车。这是继半世纪前“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来,我国首次完成“隧穿长江”的交通工程。 据悉,武汉长江公路隧道全长3.63公里,工程概算投资20.5亿元,为双线双车道,设计行车时速为50公里,是我国修建的第一条长江公路隧道,也是目前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武汉长江隧道在建设施工中的众多创新,标志着我国穿越江河湖海的隧道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当你细细品味这座创造了许多“奇迹”的隧道时,你会发现,它处处都体现了中国工程质量的高水平,不仅有许多自主创新的耀眼亮点,还有不少涉及环保人文的精彩细节。 结构安全——— 确保100年不漏水 据悉,“万里长江第一隧”可以保证100年不漏水,并可抗6级地震,抵御300年一遇的洪水。 据武汉长江隧道总设计师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高工肖明清介绍,武汉长江隧道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双道管片(防水圈)防水,虽处于长江水位57米之下,但可保证隧道100年不漏水。同时隧道按可抗6级地震设计,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设计,最高可抵御30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使用年限也为100年。 同时,隧道两端的竖井还设有宽14米、高5.4米、厚0.34米的防淹门,万一遇到不可抗的外力(如战争)而遭到破坏,防淹门可拦截江水,防止江水经隧道“倒灌”城市。 消防安全——— 4900多个自动喷头应对火情 “万里长江第一隧”的火警火灾,除公安消防部门有严密的应急预案外,隧道内还设有自动水雾喷头,可以直接为隧道灭火。 据武汉长江隧道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万姜林介绍,隧道暗埋段及顶部装备了水雾喷淋灭火系统,共有4944个自动喷头,几乎覆盖了隧道车道板每一处空间。发生火警时,这些喷头就会自动喷水,每个喷头每分钟可喷水120升。 此外,隧道内每隔50米装有一个消火栓箱和水成膜灭火系统,每个箱内设消火栓2个,水带2盘,水枪2支,报警、启泵按钮各1个,可有效防止火警火灾。 人员安全——— 20分钟内安全撤离 “万里长江第一隧”在国内首次使用了具有三重开关的逃生通道门,其安全逃生系统整体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据长江隧道建设指挥部负责人杨楠介绍,逃生通道设在左右两条隧道的中间,在每条隧道的左侧地面上,每隔80米就可看到一个长方形黑盖,那便是逃生通道口。 一旦隧道遭遇失火等紧急情况,中央控制系统就自动开启通道口,同时,通道口旁边的墙体上也设置了通道口的电动开关,只要轻轻一按,这扇门便能自动开启。 紧接通道口的是一个长约3米的橙色滑梯,人只要一跳进通道口,几秒钟内就能滑到隧道下约2米高的逃生通道,一般20分钟就可撤至岸边。 空气安全——— 通风良好保护环境 “万里长江第一隧”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有别于传统隧道的通风、排气模式,以确保通排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并尽可能地减少环境污染。 据介绍,因为长江隧道长度较长,在排气、通风的环节,设计采用了“射流风机纵向诱导通风模式”加“重点排烟”的举措,以确保隧道内良好的通风环境。即通过风机“接力”的方式,将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通过一台台射流风机的传接,快速、及时地输送到隧道各个角落。 同时,考虑到隧道内的废气在排放的过程会产生热量,空气在流通、清污的过程中必然招致“温升”,即靠近隧道出口处的温度会急剧升高,甚至可达到40摄氏度至50摄氏度。为此,长江隧道的设计,除确保良好的通风环境外,还特别采取了在隧道内部喷洒“细水雾”的方法,并在多个断面形成“雾帘”,让雾滴在挥发过程中把热量带走,对隧道内部进行适度降温,以保证其环境质量。 |
|